妈妈育儿网

主页 > 怀孕 > 保健 >

月经期艾灸哪个部位 经期艾灸推荐穴位

发布日期:2021-09-18 17:34:30编辑:森林

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女性每个月都会来月经,月经期间不少女性朋友都会出现腹痛、乏力、头痛等症状,这个时候可以通过热敷、温红糖水、艾灸等方法来缓解,其中艾灸就是比较常用到的一种缓解痛经的方法了。那么,月经期艾灸哪个部位呢?
月经期艾灸哪个部位 经期艾灸推荐穴位
月经期艾灸哪个部位
在月经期间肚子疼痛,一般都是宫寒导致的,所以女性在选择艾灸的时候可以艾灸关元穴,关元穴能够增强人的阳气,有补虚的作用,所以想要缓解月经疼痛可以选择艾灸这个部位。月经期间使用东西需要特别的小心。
 
不同的病症需要才用的艾灸穴位是不一样的,很多的人在月经期间都喜欢在气海穴中艾灸,气海穴有着治疗月经不调和不孕的作用,不孕的人在月经期间可以多做一些这类的艾灸,艾灸不能治疗疾病,但是能够缓解症状。
 
根据月经期不同时期,经期艾灸推荐穴位如下:
月经期艾灸哪个部位 经期艾灸推荐穴位
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又称“经早”,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连续两个周期以上,甚至每月两次,如仅超前3-5天,或偶尔朝前1次,无其他明显症状,不作病论;若经行先期,量多色紫,质稠而粘,并伴随面红心烦,舌红口感,尿黄便结,为实热;量少色红,五心烦热为虚热;量或多或少,色紫有块,胸胁乳房胀痛,则为肝郁;量多色淡,经致清稀,神疲肢软,心悸气短,为气虚。
 
艾灸疗法:灸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穴。
 
加减:气虚者加灸中脘,神阙,气海,足三里,隐白穴,于俯卧位加灸心俞,脾俞穴;肝俞者,与仰卧位加灸期门,内关,地机,太冲穴,于俯卧位加灸肝俞,次髎穴。
 
艾灸功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月经期艾灸哪个部位 经期艾灸推荐穴位
月经后期
月经后期指月经延后7日以上,甚至40-50天一次,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若经行后期,量少色黯,小腹冷痛,喜暖畏寒,面白肢冷,苔薄白,脉沉紧,为血分实寒,若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小腹绵绵作痛,腰酸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为血分虚寒,若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头晕眼花或心慌失眠,面色恍白,舌淡苔少,脉虚细,为血虚。若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块,小腹胀痛,胸胁乳房发胀,脉玄涩,为气滞。
 
艾灸疗法:灸气海,关元,子宫,气穴,血海,三阴交穴。
 
加减:血分实寒者,与仰卧位加灸天枢,归来穴,于俯卧位加灸次髎穴;血分虚寒者,于仰卧位加灸神阙,地机,太溪穴,于俯卧位加灸明目穴,灸法同时;血虚者,于仰卧位加灸神门,足三里穴,与俯卧位加灸心俞,脾俞;气滞者于仰卧位加灸期门,四满,中极,蠡沟穴。
 
艾灸功效:疏肝解郁,益气活血。
月经期艾灸哪个部位 经期艾灸推荐穴位
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先后无定期指的是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其中经量或多或少,经色紫暗,经行不畅或有血块,胸胁,乳房,小腹胀痛,精神郁闷,喜叹息者为肝郁;量少色淡,精神不振,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者多为肾虚。
 
艾灸疗法:灸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穴。
 
加减:肾虚者,于仰卧位加灸太溪,水泉穴,于俯卧位加灸命门,肾俞穴;肝郁者,与仰卧位加灸期门,蠡沟,太冲穴,于俯卧位加灸肝俞穴。
 
艾灸功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益气活血。
月经期艾灸哪个部位 经期艾灸推荐穴位
关于经期艾灸哪个部位就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女性经期经血量比较大,或者是热性体质,高热人群是不适宜于进行艾灸的,阳虚阳亢人群也不适合艾灸,这类人群经期进行艾灸会导致经血量更多。艾灸期间要注意避寒保暖,此外要注意保持情绪平和,情绪过于激动生气,容易导致气堵经络,影响艾灸效果,加重气血瘀阻。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怀孕周期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