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育儿网

主页 > 教育 > 家庭教育 >

当孩子出现3种“恶劣”行为时,家长该批评就要批评,不能心软

发布日期:2024-08-21 03:02:00编辑:网络收集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当下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认识到鼓励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逐步摒弃传统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观念,转而推行更为科学和人性化的“鼓励教育”方法。

比如,前段时间禾禾妈就曾看过这么一个视频,视频中的妈妈为了践行“鼓励教育”,甚至从网上下载打印了一张“夸孩子神器”,每当孩子有所进步时,就拿出来变着花样地夸孩子。

然而,凡事都如硬币有正反两面,教育孩子更是如此。

父母如果一味地对孩子进行鼓励教育,而忽略必要的批评和惩罚,则有可能导致孩子陷入盲目自信,或无法正确面对挫折的困境。

所以,当孩子犯错时,尤其是在以下三种情况下,父母就必须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批评和惩罚。

01 以下3类错,孩子若犯,父母必须批评

① 明知故犯

所谓明知故犯,就是孩子明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是错的,却偏要这么做。

比如,孩子明明了解交通规则,知道闯红灯是不对的,但还是故意闯红灯或者不走人行道。

再比如,孩子已经知道撒谎是不对的,但为了逃避责任或者达到某种目的,还是故意说谎的行为,都属于明知故犯。

孩子有时之所以会明知故犯,往往是因为他们还没完全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或者是因为好奇、想尝试新事物,或者情绪上有些冲动。

② 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却偏不把事情做好

孩子可以把字写得很漂亮、很工整,但写作业或者考试的时候,却故意写的歪七扭八。;作业难度不大,孩子完全有能力完全做对,但就是不认真对待;孩子跟朋友约好时间见面,明明可以按时赴约,却故意迟到……

以上等等都属于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却偏不把事情做好的经典例子,这类错误跟上一条一样,属于主观故意。

孩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孩子缺乏做事的兴趣或动力,或者注意力分散,处于逆反心理,亦或者是处于愤怒、沮丧等负面情绪状态下。

也有可能是我们过于溺爱或者放纵孩子,导致孩子缺乏责任感,自律性所导致的。

③ 初犯此类错误

在很多父母的认知里,“初犯”是可以不批评的,但“屡犯”就必须给予严厉批评,其实事实恰好相反。

因为当孩子第一次犯错误时,可能他自己都没意识到哪里做错了。

这时候,父母如果能用温和但又很坚定的态度把错误指出来,引导孩子明白问题出在哪儿,鼓励其自我改正。就能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避免将来再犯类似的错误。

而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的话,就代表孩子已经形成了稳定的行为习惯,这时候再批评孩子,则很有可能导致孩子的问题更严重。

因为很多孩子身上的问题,都是父母不断地批评、不断地巩固和强化,最终形成的。

02 如何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批评?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孩子通过不断地试错和反思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批评惩罚,正是引导孩子进行反思和认知调整的重要手段。

由于人的本性中都存在着“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天然倾向,因此,当孩子受到批评时,很容易出现难过、沮丧、失落等抵触或者反感态度。

因此,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讲究科学的方法。

① 营造平和、理性的沟通环境

俗话说“人前不教子、背后不教妻。”

父母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注意场合,不要再公共场合批评孩子,也不要当着客人朋友的面批评孩子。

因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当着众人的面批评和教训孩子,会伤及孩子的自尊心。

此外,在批评孩子时也要注意语言,切忌将抱怨、指责、甚至羞辱谩骂当做批评,而要采用平和、体贴、恰当的语气。

比如多用“如果”这种展望句式,少用“但是”这种转折句,将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② 针对具体行为,而非指向孩子

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批评的是孩子所犯的错误,而不是孩子这个整体的人。

比如,当你发现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时。

你可以说:“我看到你把花瓶打破了,下次记得要小心,不要随意碰触易碎的东西。

这样的批评方式,是针对孩子打破花瓶这一具体行为,而不是对孩子的人格或整体进行否定。

但如果你对孩子说:“你总是这么不小心,做什么都做不好!”

便是在攻击孩子的人格,这样的批评太笼统,且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同时,批评孩子时,切忌给孩子贴“我看你就是无可救药了”“你怎么这么笨”等负面标签。

③ 确认错误的可罚性

所谓错误的可罚性,就是要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批评他、惩罚他,他所犯的错误有多严重,以及对周围人的伤害有多大。

比如,孩子偷拿了别人的东西,就要告诉他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会让别人伤心和失望,也会让自己失去别人的信任,甚至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样,孩子才能明白自己的错误,并且愿意改正。

④ 注意时机

孩子犯了错,如果间隔时间太长再批评孩子,会让孩子由于淡忘而产生莫名其妙被批评的感觉,从而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当然,如果孩子刚犯了错,情绪过于低落或者亢奋时,对其批评也极易引发抵触情绪。此外,在饭桌上,或者睡前批评孩子,也会影响孩子饮食健康以及睡眠质量。

所以,批评孩子一定要注意时机,切忌秋后算账,也不要急不可耐。正确的做法是选择一个双方都能冷静、平和交流的时刻,进行有效且有益的批评教育。

⑤ 保护孩子的自我价值

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可以让他们感到安全和被接纳,是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基石。

所以,当孩子做错事被批评时,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虽然你做错了事,但爸爸妈妈仍然觉得你是个好孩子,而且今后还会一如既往地爱他。

让孩子明白,爸妈的批评是对事不对人,改正错误就是进步的开始。这样,孩子才能在爱与理解的氛围中,勇敢地面对错误,积极地改正自己的行为,从而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⑥ 表达对孩子的期待

适当的期待,能够让孩子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知道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在哪里。

所以,当孩子犯了错受批评时,我们要向其表达我们的期待,让孩子明白我们仍对他充满信心,无论是能力、还是人格都是如此,并且相信他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

同时,我们也会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帮助他吸取教训,积极改正,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后写给父母的话】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年幼的孩子由于经验、能力有限,成长过程中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虽说孩子犯了错,受到批评难免沮丧不开心。但作为父母,我们要明白教育孩子就如硬币的两面,有反就有正,有鼓励就有批评。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认为,适当的批评惩罚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又要适时地批评指正。

通过适度的批评与惩罚,引导孩子反思错误,承担责任,成为一个自律、独立、有责任感的人。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