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育儿网

主页 > 教育 > 家庭教育 >

缺乏父亲陪伴的童年,5种缺陷可能伴随孩子一生,妈妈一定要警惕

发布日期:2024-08-21 03:05:00编辑:网络收集

童年,有一个认真陪玩的爸爸,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视频中,一位父亲和她5岁的女儿在雨中欢快地跳着舞,父女俩跳得那么欢快,就好像整个世界都随着他们的舞步在转动一样,他们的快乐和纯真,深深地打动了屏幕前的每一个人。

看到这个视频的网友,都被他们的纯真和快乐深深的打动了,并纷纷在视频评论区留下了自己的感慨。

在众多留言中,有这么几条留言,获得了众多网友的点赞:

“孩子在这种家庭氛围下真好!”
“在这样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好幸福! ”
“如果女孩成年后还能记住这个画面的话,可以温暖她一辈子!”
“被爸爸宠着的长不大的妈妈和活泼女儿,这一家肯定很幸福 !”

由此可见,一个认真陪伴孩子的父亲,对孩子的童年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01 缺乏父亲陪伴的童年,几种缺陷可能伴随一生

俗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作为父母,我们都想给孩子最好的生活,让孩子童年过的快乐,成年过得幸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很多爸妈都分工合作,爸爸负责在外赚钱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妈妈负责陪伴孩子,给孩子更好的情感滋养和教育引导。

然而,等孩子们长大了,很多父母才发现这种分工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此时再想弥补已为时过晚。

① 性格缺陷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一书中曾指出: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父母的共同关注和陪伴。特别是父亲的陪伴,对于孩子的性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缺乏父亲的陪伴可能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难以建立稳定的自我认同,进而形成内向、敏感和自卑的性格。

就像电视剧《欢乐家长群》里的一年级小女生杨楚怡,她的爸爸为了给一家人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几乎很少按时回家,更别提抽出时间陪她玩耍了。

因为缺少父亲的陪伴,杨楚怡的成长受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使她在与人交往时遭遇了诸多困境。尽管她身处豪华的大别墅,物质生活无忧,但她依然难以展现出自信且开朗的神态。

② 认知缺陷

别不信,爸爸带大的孩子,就是比妈妈、奶奶带大的孩子聪明,身心更健康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并且有多个权威机构都证实了这一点!

比如,美国耶鲁大学曾曾跟踪了1000多个孩子,进行了长达12年的调查。

结果发现:

长期与爸爸相处的孩子,在语言认知、逻辑、心理方面,远比那些妈妈带大的孩子得分更高,他们在学校的成绩也往往更优异,长大后进入社会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再比如,英国的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也曾对17000多名婴儿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跟爸爸相处较多的孩子更聪明,认知更广。

③ 情感缺陷

《父爱的力量》一书中指出:

“父亲是孩子情感发展的重要支柱。他们的陪伴和关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自信心和自尊心。当父亲缺席时,孩子可能会感到无助和不安,影响他们的情感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

不同于妈妈或者奶奶,父亲通常能以独特的方式与孩子互动,为孩子展现不多样的行为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种差异,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更丰富的情感表达,并训练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应对困难和挑战。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若缺乏父亲的榜样作用,则可能导致孩子,在情感表达上不够全面和成熟,难以学与他人建立健康、深入的亲密关系。

④ 社交缺陷

一项针对 1000 名儿童的研究发现:那些童年时期与父亲互动较少的孩子,在与同龄人交往中更容易表现出退缩、不自信等行为。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类有被爱和尊重的需求。

当孩子童年时期,长期缺乏父亲的陪伴和关爱时,这种需求可能无法得到满足,从而导致他们自我价值感的降低。

这种自我价值感的降低,可能使孩子在与他人交往时显得被动、退缩、缺乏自信,害怕被拒绝或嘲笑,难以建立友谊和融入群体。

⑤ 婚姻观缺陷

教育家、心理学家斯宾塞曾说过:“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

一项发表在《发展心理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缺乏父亲陪伴的孩子,在成年后更可能经历婚姻问题,如婚姻满意度低、离婚率高等。

对于男孩来说,父亲通常是她们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榜样,他们通过模仿父亲的行为来学习如何与女性相处,如何承担家庭责任等。

如果父亲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席,,男孩则很难与父亲建立亲密关系,无法学习父亲这些重要的品质和技能,导致他们在未来的婚姻和家庭中表现不佳。

对于女孩来说,父亲是其生命中第一个男性榜样,他们的行为和态度会对女儿的性别认同和价值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父亲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缺席,,女孩则无法从父亲那里学习到男性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她们则很难判断什么样的男性是值得信赖和依靠的。

这些能力的缺乏,则有很大的可能导致她们在未来的恋爱和婚姻中受到伤害,甚至导致她们在婚姻关系中难以信任男性,对婚姻产生恐惧和排斥心理。

【最后写给家长的话】

《奇葩说》曾有一期论题为:“如果一周不够陪孩子12个小时,就取消爸爸的称号,你支持吗?”的节目。

就这期节目,节目组曾采访了几对父子,当问到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和爸爸陪伴玩一天,选哪个?”

孩子们的选择都是一致的——爸爸陪伴玩一天。

当问到孩子们是否支持这期节目的论题时,孩子们的反应也是一致的——不支持!

年幼的孩子,对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无论你对他做了什么没做什么,他转过头来就会忘掉也不会在意,照样跟你亲。

正是因为这点,年轻的爸爸总有恃无恐,不将陪伴孩子当作一件紧迫的事情。

所以一门心思搞事业,想着等家庭经济条件好了,物质丰富了,再逐步跟孩子拉近关系也来得及。

不曾想,当孩子长大了,自己想要与其拉近关系时,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世界,不再那么容易亲近。

所以,作为爸爸,我们要明白,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物质固然重要,但爸爸的陪伴更加重要。

我们要抓住每一个可以陪伴孩子的机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陪伴,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更加快乐健康的成长。

因为爸爸用心陪伴孩子长大,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