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育儿网

主页 > 教育 > 家庭教育 >

暴躁、固执、拖拉,孩子常有迷惑行为,原因让人想不到(上)

发布日期:2024-08-07 11:46:20编辑:网络收集

小明是一个六岁的男孩,他的妈妈经常为他的行为感到头疼。有一天,小明放学回家,看到桌上有一块蛋糕,就想吃一口。

妈妈说:“不要吃,这是给你爸爸的生日蛋糕,晚上才能吃。”小明不听,偷偷拿了一块,结果被妈妈发现了。妈妈很生气,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明知不行还要做,你不尊重别人的东西,你不知道错吗?”

小明也很生气,说:“我就想吃一口,又不是吃完了,你干嘛这么凶,你不爱我,你不关心我。”说着,他就大哭大闹,把蛋糕扔在地上,跑到自己的房间里,把门摔上了。

这样的场景,你是不是也经常遇到?你是不是也觉得孩子的行为很让人迷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其实,孩子的行为背后,有着他们自己的逻辑和原因,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孩子的心理,就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成长。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孩子常见的迷惑行为,以及背后的原因。

1、 大吼大叫是情绪控制不成熟

孩子为什么会大吼大叫呢?有时候,是因为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还不成熟,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当他们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或者感觉到不公平、不被理解的时候,他们就会用大吼大叫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或者试图改变现状。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不是故意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纵容孩子的大吼大叫,而是要教会他们更好的情绪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先安抚孩子的情绪,让他们感觉到我们在乎他们,然后再和他们沟通,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用语言来表达。我们也可以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情绪调节方法,比如深呼吸、数数、画画等,让他们有办法平静下来,而不是一直处于激动的状态。

2、明知不行还要做,缺乏自制力

孩子为什么会明知不行还要做呢?有时候,是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够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冲动。当他们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想要做的事情,他们就会忘记规则和后果,只想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是一种正常的发展阶段,不是故意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任孩子的冲动,而是要教会他们更好的自制力。我们可以先给孩子一些明确的规则和边界,让他们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以及为什么。我们也可以给孩子一些奖励和惩罚,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动机。我们还可以给孩子一些延迟满足的训练,比如让他们等一会儿再吃零食,或者先做完作业再玩游戏,让他们学会抵制诱惑,增强自制力。

3、误解别人易冲突,同理心还没建立

孩子为什么会误解别人,容易和别人发生冲突呢?有时候,是因为他们的同理心还没有建立,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当他们和别人交流或合作的时候,他们就会只考虑自己的立场和需求,而忽略别人的意愿和情绪。这会导致他们和别人产生误会,或者争夺资源,从而引发冲突。这是一种正常的发展阶段,不是故意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忽视孩子的冲突,而是要教会他们更好的同理心。我们可以先帮助孩子解决冲突,让他们感觉到我们支持他们,然后再和他们沟通,帮助他们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以及如何用语言来表达。我们也可以给孩子一些培养同理心的方法,比如让他们换位思考,或者阅读一些有关别人的故事,让他们有机会体验别人的角度,增强同理心。

4、 推卸责任是自省不足

孩子为什么会推卸责任,不愿意承认错误呢?有时候,是因为他们的自省能力还不足,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的行为和影响。当他们做了一些不对的事情,或者遇到了一些困难的问题,他们就会找一些借口,或者把责任推给别人,以此来保护自己的自尊,或者逃避解决。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不是故意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接受孩子的推卸责任,而是要教会他们更好的自省能力。我们可以先给孩子一些正面的反馈,让他们感觉到我们尊重他们,然后再和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行为和影响,以及如何用语言来表达。我们也可以给孩子一些提高自省能力的方法,比如让他们写日记,或者回顾一天的经历,让他们有机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提高自省能力。

5、爱生气是耐挫力不成熟

孩子为什么会爱生气,不愿意接受失败呢?有时候,是因为他们的耐挫力还不成熟,不能很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当他们遇到了一些超出他们能力的事情,或者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他们就会感觉到沮丧和无助,从而发泄自己的情绪,或者放弃尝试。这是一种正常的发展阶段,不是故意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容忍孩子的生气,而是要教会他们更好的耐挫力。我们可以先鼓励孩子的努力,让他们感觉到我们欣赏他们,然后再和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用语言来表达。我们也可以给孩子一些提高耐挫力的方法,比如让他们设定合理的目标,或者给他们一些成功的榜样,让他们有信心和动力,而不是轻易放弃。

最后总结,孩子有上述问题不是能力问题,而是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够成熟引起的。只要我们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就可以静待花开。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