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育儿网

主页 > 教育 > 家庭教育 >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长,他就越容易变成一个好孩子?

发布日期:2024-06-12 11:03:03编辑:小编

假期里,和几位职场妈妈聊天的时候,总是会听到她们不断地叹息:

孩子不管是生活习惯不好,还是学习成绩不好,都会被家人直接怪到她们身上,仿佛上班太忙,没有时时刻刻陪伴孩子成长,就是孩子所有不好的“原罪”,是孩子所有不好的源头。

但是生活总是会有太多的艰难,陪伴了孩子,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源泉;而现实社会没有工作,哪里来的物质享受?

若是孩子爸爸凭借一己之力,可以举起全家人的幸福,还能够考虑一下全天候陪伴孩子;

可是大多数家庭还是需要爸爸妈妈的共同努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适当搭把手,才能够让家庭这条小船稳稳的向前行不是?

更何况,很多女性本身比较敏感,对于手心向上,向别人要钱(哪怕这个别人是自己的先生),也会觉得很不舒服;久而久之,甚至可能会出现安全感缺失。

毕竟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别人的故事和前车之鉴,让全职在家的家庭主妇,心生戚戚然,不得不防啊!

而从孩子的角度来讲,父母经常陪在自己身边,可以加强孩子的安全感,让他知道父母是可以依赖的,他可以随时从父母那里得到照顾。

这对孩子很有好处。

但安全感并非只有朝朝暮暮的陪伴才能够建立起来。而且,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若是父母永远都是一成不变的,那么父母的朝夕陪伴,还可能会成为一种亲子矛盾的起点:

父母将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给了孩子,而孩子却一时无力撑起这份沉甸甸的希望;矛盾由此产生,从此家庭战争不断。

这种矛盾不仅仅是青春期遭遇更年期,而是从一开始,父母给予的爱对于孩子来讲,就不纯粹,幼年不察觉而已。

从另外的方面讲,孩子并不是父母心中不堪一击的花朵。

他们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可能会是另外一副模样,独立坚强、独当一面、老大风范等等,甚至可以有模有样的照顾他人;

而且孩子也的确需要逐步学会独自应对外面的世界,而不是永远依赖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

有时候,他们不过是想在父母面前,撒撒娇,多一点依赖,或者偷偷懒而已。

事实上,父母时刻不离的陪伴,未必能够换得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和依赖感。

有一项很有意思的实验:

研究人员把年轻的妈妈分为三个组:

1、休了产假后马上去工作的妈妈;

2、在家工作的妈妈;

3、全职妈妈。

一年后,针对孩子依赖感的测试,您认为会是哪种结果呢?

实验结果显示:

孩子依赖程度最低的一组是妈妈在家工作的一组。

因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妈妈只是在屋里而已;因为她只是忙碌着在打电话、敲电脑而已,与房间里的物品一样,孩子只是熟悉妈妈的存在,但是感受不到妈妈的关爱。

而对于全职妈妈来说,也会比较尴尬的发现,虽然自己一直在家照看孩子,用心陪伴孩子,看起来亲子关系其乐融融,但是孩子一旦开始上幼儿园,就会“忘恩负义”地把妈妈抛在一边,兴高采烈地享受起集体生活来。

相反,倒是产后立即工作的妈妈,一边是万花筒的社会,一边是单纯至极的孩子,在两者之间游刃有余,工作的时候可以积极进取,下班的时候也能专心陪伴孩子;孩子的安全感完全无差。

所以,在如何陪伴孩子的问题上,并没有非此即彼的简单答案,每个妈妈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到底什么样的方式对自己、对孩子最合适才好。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