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育儿网

主页 > 教育 > 家庭教育 >

孩子说话晚是“大器晚成”,孩子说话越晚越聪明,是真的吗?

发布日期:2024-06-11 18:18:22编辑:育儿大世界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有的孩子活泼,有的孩子安静;有的孩子张扬,有的孩子内敛;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好,有的孩子则脾气比较急……

也正因为此,我们的世界才会多姿多彩吧!

不过,有一些孩子说话会比较晚。

正常的孩子1岁左右就开始牙牙学语,从简单的字到词,然后是简单的句子和对自己情绪的表达等等。

而这种说话比较晚的孩子,则会被人誉以“贵人语迟”、“大器晚成”等等美好的祝愿。

但是这种说法是对还是错?有没有科学依据?

事实上,如果孩子到了2-3岁,还不会开口说话,医学上就会称之为“语言发育迟缓”。

是病,要治!

通常影响孩子说话的有几种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

生理原因很好解释,如果孩子先天听力不正常,比如听力障碍,那么孩子就很难学会说话。再比如孩子的发音器官不正常,舌系带过短、腭裂等异常状态,那么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发音协调困难,很难正常说话。

心理方面的原因,比如孩子得了孤独症,或者是智力受损低下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表达能力。

至于家庭方面的原因,比如孩子经常听到父母说他不会说话,渐渐地就不愿意说话了;还有些父母习惯性的到处讲牙牙学语时期孩子的发音,这个时期孩子的发音哪有那么标准?结果就是被父母无心伤害了,也不怎么愿意开口沟通了。

如何从家庭方面入手,积极解决孩子的学说话问题呢?

1、父母要时时刻刻鼓励孩子多用语言表达

这就体现在爸爸妈妈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不要过于勤劳,也不要过于精细。

比如习惯性问宝宝一些只需要点头摇头就可以回答的问题:“想不想吃苹果?”

比如当宝宝用手指指蛋糕,父母就立即说:“宝宝是不是想要蛋糕啊?妈妈给你拿!”说完直接把蛋糕递到宝宝手里,喂到宝宝嘴里。

不如问一句:“宝宝想吃什么?”来引导宝宝自己回答,从而训练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2、父母要和孩子用正常的语气说话,不必要“儿话”

很多父母在和小宝宝聊天的时候,习惯性想当然的用孩子的语气来说话:“站高高、喝水水、吃饭饭、说话话”等等,久而久之,宝宝也会跟着“儿话音”,与宝宝的说话发展并没有任何帮助。

相反,如果父母正常和宝宝说话:“我们站高点儿、喝水杯里的水、吃饭喽、聊会儿天吧”,宝宝听到的词汇就会很丰富,学起来也更快,说起来更容易脱口而出。

3、不要重复宝宝的错误发音

刚刚开始学习说话的宝宝,发音不准是常态,有的孩子舌前舌后音不分,有的孩子则H和F不分,S和Z不分,T与D不分等各种发音的不分明……

这时候父母是大惊小怪的不断纠正宝宝发音?还是觉得宝宝说话不清晰的样子蛮可爱,反复重复宝宝说错的发音……

当然,这两种方法都不对。因为都在无形中增加宝宝的错误认知。最好的方式是在不动声色间,坚持用正确的语言和宝宝说话。宝宝听对的次数多了,自然而然就改正过来了。

另外有些家庭可能是国际家庭或者方言家庭。

国际家庭的孩子,往往会面对不同的几种语言,比如爸爸是美国的,妈妈是中国的,爷爷是法国的,奶奶是德国的……再比如爸爸说湖南话,妈妈讲四川话,爷爷奶奶一口东北音……

不必担心孩子会应付不过来。事实上,他们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在0.5-2岁这个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即便孩子是处在语言复杂的环境中,他们的语言中枢会非常灵活的处理这类问题,让宝宝经过短暂的迷茫之后,准确无误的和每位家人用他们的语言方式交流哦!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