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育儿网

主页 > 教育 > 行为教育 >

有你这么逗孩子的么?请走开!

发布日期:2025-01-12 16:04:28编辑:秩名

有你这么逗孩子的么?走开!
 小区的游乐场是哥哥最喜欢玩的地方,在这里,他能遇到许多年龄相仿的小伙伴。而我能观察到最纯真的孩童世界和最多样的育儿招数。
 
 
  昨天陪哥哥在游乐场玩,就看见这样一幕,让范妈深深触动。
 
  01
 
  两个宝贝坐在地上玩,一个阿姨上来想逗逗孩子:
 
  “宝宝吃的什么呢?给阿姨吃一口好不好?”
 
  “不给”(孩子把零食藏在身后。)
 
  “不要那么小气嘛,阿姨就吃一口,就一小口,好不好呀?”
 
  “不给,这是我的。”
 
  “哎,看把你抠的,阿姨逗你玩呢!”
 
  “……”(孩子看了那个阿姨半天,好像相信了阿姨只是在逗他,才慢慢把零食再次拿出来吃着。)
 
  结果那阿姨看没有逗成功,继续想着别的方法:
 
  “宝宝,阿姨把这个玩具拿走了你会哭吗?”
 
  “不会”(孩子作沉思状,看了一会儿那个阿姨才说)
 
  “那我真拿走了啊”
 
  “……”(孩子看着阿姨没有出声,犹豫了)
 
  “我真拿走了哟”(拿着玩具走了两步)
 
  “呜哇哇哇哇……”
 
  “哈哈哈,宝宝真小气,不是说不哭的嘛,好了好了,给你,阿姨就逗你玩呢!”
 
  02
 
  宝宝继续大声地哭着,也终于引来在一旁散步的妈妈,阿姨给孩子妈妈讲了事情的经过,末了笑着说了句“你家这是男孩子怎么也这么爱哭啊,没逗几句就哭了,男孩子别太惯着了还是放养比较好。”
 
  当我们都以为家长会一笑而过,告诉孩子这只是阿姨开的玩笑时,却听见这位妈妈很认真的跟那位阿姨说到:“嗯,也许你是真的觉得我家孩子比较可爱想逗两句,不过,你的方法可能真的不太恰当,而我家宝宝也不太习惯这样的交流方式,请你下次就不要再开这种玩笑了。”
 
  然后才对孩子说:“宝宝不哭,宝宝才不小气呢!宝宝只是太喜欢这个机器人舍不得给阿姨对不对?你可以告诉阿姨说如果你也喜欢机器人那我可以借你玩一会儿,但是不能送给你。”
 
  对方有些尴尬,于是不欢而散。
 
 
  03
 
  后来哥哥跟小孩子玩在了一起,我也趁机跟那位妈妈搭上了话,当我问到她对待刚才那事儿的处理方法时,她笑了笑,随后说:
 
  “你是不是觉得我有些太较真了?其实刚才我的表达也不太好,对那个阿姨有些抱歉,不过我也不后悔这么说,孩子现在本身就很单纯,按照自身本能的想法去表达,结果就被贴上小气的标签,他心里也很委屈。”
 
  随后,她也谈到了对于逗孩子这件事儿的看法,她说自己曾经去上过育儿方面的课程,也了解到:
 
  ● 中国式逗孩子很普遍,源于大人对孩子缺乏尊重
 
  对于身边的人喜欢逗弄小孩,其实都是对孩子是缺乏尊重的表现。同时也轻估了戏弄孩子造成的不良后果;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也是一个独立的人。
 
  虽然这些大人本身是不存在主观恶意的,但他们有时候会忽略了孩子的心理特点,甚至看到孩子天真的窘态时觉得搞笑,这种心态说到底是无知使然,其实却已经对孩子带来了伤害。
 
  孩子本来是很单纯,对大人是信任的,心扉完全敞开。孩子一次次被欺骗、被戏弄以后,对这个世界就不再那么敢去信任了。
 
  ●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就如“你是捡来的”“有了弟弟之后,你妈妈就不爱你了”这类的「玩笑话」一样,对孩子来说是很具伤害力的,但往往大人们却没有意识到。
 
  儿童心理专家也表示,孩子没有独立的生存能力,很容易把大人的玩笑话当真,所以当他在被逗弄时,会没有安全感,有的小孩甚至会因此惊慌哭泣。更有甚者会出现行为偏差,具有攻击性,或者伤害自己。
 
  如同之前二胎政策开放时,很多家庭选择生养二胎,老大却死活不同意,大吵大闹、离家出走、跳楼轻生的案例也不在少数,这不都是没有安全感的原因嘛!?又或者说,是平时被灌输了多少让他没有安全感的「玩笑话」!
 
  “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经常是成人把自己降低到儿童的情趣中,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快乐的事件,其中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智慧。
 
  “捉弄”孩子,则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所以,「逗」孩子可以,但请别「捉弄」孩子。否则,我只能请你走开!
 
  这一课,我受益匪浅!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