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育儿网

主页 > 教育 > 行为教育 >

孩子的安全教育 一定不能忽视

发布日期:2025-01-20 11:04:01编辑:秩名

孩子的安全教育 一定不能忽视
 
  有电视台节目做了一个实验,家长的同意和监控下,一名工作人员冒充孩子父母的同事,去幼儿园门口接孩子,看看孩子们的反应到底如何?轻易上当?坚定不信?
 
 
  每个孩子都有警惕心,可是还不够
 
  视频中的几个孩子,不能说没有警惕心,都会对“冒充者”提出质疑,这肯定是父母进行过安全教育的结果。所以有的孩子一两个回合便被说服,有的孩子要十几个回合才表示信任。但是,孩子们的警惕心,远远还不够。
 
  让我们看看“冒充者”那些各种各样的说辞:
 
  你妈妈生病了,让我来接你!
 
  你爸爸出车祸了,我是他同事!
 
  你爸爸在开会,我带你去他公司!
 
  你小时候我们一起玩儿过呢,我是X叔叔啊!
 
  我都能叫出你名字啊,你妈妈告诉我的!
 
  我知道你爸爸妈妈的名字啊!
 
  ……
 
  孩子们面对各种说辞,提出自己的质疑,但是最终还是信服。每一位父母看到这里,不免心惊。回头想想,我实在不敢百分百保证,我的孩子在这样的实验中,到底能不能坚持住,能不能做到绝对不随便上别人的车!
 
  也许,你的孩子也如此,有一定的警惕心,不会随便跟陌生人走。可是孩子的安全教育,父母要的从来就是百分之百的保证,一丝丝意外的可能性都要杜绝。
 
  孩子的警惕心,就算有,还远远不够强大!
 
  光说没有用,实战训练更有效
 
  那么,内心惶恐的我们该为孩子做点什么呢!孩子一天天长大,学会独立面对世界,父母的羽翼逐渐不够遮蔽孩子的世界。我们急需的就是——教会孩子保护自己,坚定内心,提高警惕!
 
  以视频的实验出发第一条当然是:不跟陌生人走,不上陌生人的车。可是光防备陌生人是远远不够的!熟人也有可能下手,没见那么多新闻里,好多下手的都是熟悉的人,或者拐卖者先跟你混熟。
 
  比如每天跟你一起等在校门口接孩子,见着你孩子还互相打招呼,而每次总说自己的娃还没出来要再等等。
 
  防走失防拐卖8诫
 
  • 坚决不跟陌生人走。
 
  • 不上陌生人车。
 
  • 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 放学没有父母、爷爷奶奶接,其他人一律不跟着走。
 
  • 有人直接拉扯就大呼“救命”“他是坏人”“我不认识他”。
 
  • 如果陌生人一直缠着说话,不用顾忌礼貌,转身就走,最好走到人多或穿制服的警察保安身边。
 
  • 熟人接送父母一定要提前告诉孩子。
 
  • 就算熟人知道一切信息,没有父母确认也不能跟着走。
 
  以上几条规矩,给孩子常强调,就算孩子认不了那么多字,建议写下来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提醒孩子也是提醒自己。安全教育,从来没有小事儿。
 
  提高警惕心训练
 
  • 模拟实战。视频中的实验值得借鉴。可以找信任的、孩子不认识的人,父母在暗中跟随监控,看孩子如何跟陌生人打交道。
 
  • 口头实战。找机会跟孩子玩口头游戏。具体说辞就是之前冒充者的那些说辞,不断追问,让孩子的心理防线更强大。
 
  所有的实验也好,警惕心训练也罢,都是为了让孩子的心理防线更加强大。孩子是父母的软肋,面对这个纷杂的社会,我们必须以恶意的眼光揣测世界。一定要告诉孩子的是,面对陌生人的纠缠、问话,转身就走不理他,不是不礼貌,而是保护自己。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