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育儿网

主页 > 教育 > 行为教育 >

宝妈陪伴宝宝时间少怎么办?别怕时间少质量来凑!

发布日期:2024-07-25 14:26:11编辑:秩名


亲子陪量不够质来补

 
亲子陪伴少了,孩子问题便多了。亲子陪伴的重要性,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我们总是时间严重匮乏,或者很郁闷地发现,我们陪得越多,孩子越是纠缠不休。那么,如何才能让亲子陪伴变得更轻松,并能发挥更好的效用呢?
 

※苦恼:陪伴宝宝的时间太少了※

 
出生后的头几年,渴望爸爸妈妈的陪伴,是孩子最大的需求。这种需求若得不到满足,孩子就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诸如安全感缺失、胆小、自主探索意识不强,甚至还可能出现比上述更严重的问题。
 
常常有家长发问:“我家宝宝跟我不亲,我在与不在,他都无所谓。这是怎么回事儿?”“我家宝宝太黏人,现在我自己带,每天陪他的时间已经足够多了。但是,只要我在家,连上洗手间都走不开,怎么办?”每逢此时,我总是反问:“你陪伴孩子的时间多吗?”若细究下去,我们常常会发现,孩子之所以如此,大多数情况都是源于爸爸妈妈陪伴孩子太少,或者陪伴不得法,以致孩子的心理需求没有被满足,不得不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渴望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的需求。
 
然而,很多爸爸妈妈抱怨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加上工作压力大,工作一天下来,往往筋疲力尽,就算有点时间陪孩子,也是力不从心。确实,当我们身心俱疲时,陪孩子就成了一件考验我们耐心、爱心、意志力和陪伴技巧的“麻烦事”。这种无可奈何的心境,我能理解。那么,这种冲突是否就没有解决的希望了呢?当然不是!
 

※亲子陪伴质与量:孰轻孰重?※

 
要解决时间太少与孩子陪伴需求不足的矛盾,先要了解满足孩子陪伴需求的两大要素,一是时间的多寡,二是陪伴的质量。因为各种原因,时间的多寡,我们不那么好掌控,但陪伴的质量却是我们可以掌控的。然而,我很遗憾地观察到,不少爸爸妈妈陪伴孩子时,不仅时间不够,而且陪伴的质量也很低,或者虽然陪伴的时间不少,但是因为陪伴的质量极低,以致这种陪伴成了无效的陪伴。
 
孩子具有直指人心的本能。当我们陪伴他时心不在焉,带有敷衍性质,甚至隐隐地流露出哪怕是一点点的不耐烦,孩子均悉知悉见。因为看不到我们的诚意,孩子会有不被爱,不被关注,被忽略,被冷落的感觉,于是,他不得不就此做出回应:要么放弃对我们的期待,转而去依恋其他抚养人,要么想尽办法让我们注意到他——“永不知足”地黏着我们,或者让自己出现各种问题,甚至有的孩子通过生病来让我们“看到”他、关注他。即便是那些转而依恋其他人的孩子,他对父母的“无所谓”也仅仅是一种表象而已,他的内在如何波涛汹涌,是我们难以察觉的。当我们试图重新与之建立连接,孩子会有短暂的抗拒,随后便是异乎寻常的黏人,黏得令爸爸妈妈恐惧。而他不过以此来确认我们的回应是否真实,是否具有诚意。一旦确认,并且需求得到满足,孩子天翻地覆的变化是我们可以期待的。孩子如此用心良苦,我们又怎能视若无睹呢?
 
看到上述的描述,或许我们会很慌张:若孩子如此,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的容易被满足,只要我们陪伴他时,身在,心在,完全放松全然享受地跟他在一起,那么孩子一定能感受到我们的诚意,他因此而满足,因满足而安全感十足,因安全感十足而将视线从我们的身上转向外面,他才会走出去,享受探索的乐趣。
 
相比较而言,陪伴的质量远胜于陪伴的数量。了解这个秘密,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站在孩子角度思考,去满足他,为他成长提供更多滋养,也让我们的陪伴少一份沉重感。
 

※亲子陪有妙招:量不够质来补※

 
要提高陪伴的质量,首先要确保身在心也在。
 
身在心在是衡量陪伴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当我们陪伴孩子时,把手机放下,工作放下,烦恼放下,焦虑放下,一切与当下跟孩子游戏无关的全都放下,并且享受与孩子在一起,那么,哪怕这个时间比平时短,也比我们心不甘情不愿花很多时间陪伴孩子效果好得多。一旦孩子的心理需求被满足了,他们常常比成人好说话得多。不仅如此,陪伴孩子的这几年,在我们作为父母的人生旅途中是如此短暂,现在不珍惜,将来悔之晚矣。而且,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好回忆,也给了我们成长的机会。所以有句话说得好:孩子的到来是为了帮助父母成长。孩子带给我们的,远比我们付出的多得多,有价值得多。只是这个真相,许多人都要在N年之后才能察觉。现在就明白这点,对我们来说何其重要!
 
其次,当陪伴与我们急需处理的事情有冲突时,我们可以尝试变通,将我们要处理的事情与孩子的游戏关联起来,成为一个大型游戏的一部分。如此,我们便只是分担游戏中不同的角色与任务,而无须与孩子分离,让他有被忽略的感觉。如此,我们只需偶尔跟孩子互动一下,各自“游戏”便可以相安无事,而且彼此都享受其中。而孩子,不仅享受了与爸爸妈妈共同游戏的时光,也在游戏中学会了独处,并自得其乐。他就不会因为缺乏陪伴而出现各种问题,也不会因过度陪伴而变得过于依赖爸爸妈妈,丧失自主游戏的欲望与能力。
 
当然,有的时候,我们依然会感觉到缺乏与孩子游戏的技巧。那么,当我们不确定该如何陪伴孩子时,请跟随孩子,用心回应他发起的每个游戏吧!哪怕这个游戏在我们看来很幼稚,很无聊,甚至很傻,只要这个游戏不隐含不健康的因素,并且孩子享受,那么,它就一定是有意义的,对孩子的成长就是有帮助的。
 
爱孩子,就请用“心”陪伴孩子吧!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