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育儿网

主页 > 教育 > 行为教育 >

宝宝老是喜欢模仿人是不是没有自己的主见啊?

发布日期:2024-07-24 13:27:02编辑:秩名


模仿VS创新 不冲突!

 
很多父母因为宝宝喜欢模仿他人、看似没自己的主张而焦虑,甚至包括一些儿童教育工作者与研究者都认为模仿是创造的大敌。因此,要培养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宝宝,就要摈弃模仿,激发他更多个性化的东西。这种想法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模仿和创新真的就那么水火不容吗?
 

※一个误会:模仿是创新的大敌※

 
大多数的父母都对宝宝寄予过高的期望,总希望他在同龄小伙伴里有鹤立鸡群的表现。加上我们接受的教育以及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都在向我们传递一个观念——模仿是意义不大的,只有创新才是富有价值的。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当我们观察到宝宝总在模仿他人、缺乏自主行为的时候,就会很焦虑。尤其当他模仿比他还小的宝宝时,我们更容易认为那简直是一种“退化行为”。
 

※重新认识:模仿正是创新的第一步※

 
实际上,通过观察环境,宝宝接受到某些信息,才能以模仿的形式,将他接受到的一切表达出来。因此,当宝宝惟妙惟肖地模仿某些行为时,那正是他观察入微、接受大量外界信息的表现。不管这个行为复杂与否,也不管发出这个行为的对象年龄大小,要想模仿到位,实际上都是难度很大的一项工作。如果我们试着去模仿一下就会发现,即便一个很简单的动作,要模仿得惟妙惟肖,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从这点来说,模仿也是一种综合能力,对宝宝的成长颇有意义。况且,如果我们不去管束宝宝,不给他施加压力,那么,在模仿一段时间之后,他会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抛弃那些模仿行为,出现很多自主行为。因此,模仿只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一个阶段性的行为,是他学习的一个手段,与创新并非针尖对麦芒的关系。
 
创新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无中生有”。这种创新只有个别天才想得到。另一种则是旧元素+新组合。很多人想不到,但是有人想到了,利用旧元素有机地组合一下,新点子便出来了。新点子一公布,大家立刻恍然大悟并纷纷感慨:“咳!这么简单的事情,我怎么就想不到呢?”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创新都属于旧元素+新组合的类型。这类创新的基础在于我们需要先拥有大量的旧元素。而模仿是拥有大量旧元素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宝宝小的时候,鼓励他模仿,他才会更加细致地去观察周围的一切,并从中汲取营养,为创新打下基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模仿可以说是创新的第一步。
 
当然,光有旧元素,不敢大胆组合,创意也是出不来的。因此,在鼓励宝宝模仿的同时,我们也要鼓励他大胆地组合,不管他的组合是否合理,是否科学。而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一看到宝宝做一些我们认为“不正确”的事情(如拆卸玩具,以非常规的方式玩玩具或做其他事情),就急于去阻止他,教导他:“这样不行!会把玩具弄坏。”“这个方法不对,要这样才对。”慢慢地,在我们不断的否定下,宝宝对自我的认知不再那么坚定,并逐渐失去了尝试的欲望,于是,他的创新精神被我们所谓“正确的教导”给扼杀了。
 

※巧妙引导:让模仿进化为创新※

 
1) 从0岁开始提供模仿的机会
 
基于模仿与创新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我们需要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就鼓励他模仿,促进他模仿能力更好地发展。从宝宝出生那天起,最好多跟他互动。比如选择他睡醒时,看着他的眼睛跟他说说话,不管他能否听懂都坚持。当然,还可以对着他微笑、努嘴、咂舌等,为他提供尽可能多的模仿机会。当宝宝模仿我们时,我们可以赏识的眼神或者肢体语言给予鼓励。当宝宝发明出某些动作或者语言时,我们也可以带着欣赏的态度去模仿他。一旦发现他的行为得到赏识,他就会更有兴致去“创新”。
 
2) 一起来创造“模仿的游戏”
 
到宝宝两三岁的时候,他们对一些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已经产生兴趣,我们就可以根据宝宝的特点,随意拓展一些游戏了。比如,喜欢车的小孩,可以跟他玩开车的游戏。不过游戏时一定要注意跟随他,保持平等的关系跟他互动,不要强迫他按照成人的想法去游戏,而要根据宝宝的认知能力及当时的游戏场景随机地加入一些内容,以他喜欢的方式引导他在模仿的前提下尝试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3) 通过涂鸦在模仿中创作
 
涂鸦是宝宝非常喜欢的活动之一。我们可以经常跟他们一起画他喜爱的事物,前提是不要强迫宝宝照着我们的方式去画,而要让他自由发挥。并且,当宝宝还没有掌握绘画技巧时,我们最好将自己的绘画水平降低到与宝宝同等的水平,把重心放在描述画了什么,还要画什么,而不是关注画像了什么。我们也可以利用各种器具及材料涂鸦,将画画这项活动进一步拓展。如果我们不拘一格去拓展,宝宝自然就会模仿,甚至发展出更多有趣的玩法。于是,宝宝的模仿行为就进化为一种创新行为。
 
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宝宝的喜好与特点,拓展出更多模仿与创新的游戏。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与宝宝玩这些游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抱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态度对待他的模仿行为,千万不要在做了某个动作,说了某句话之后急不可待地强求宝宝模仿。这样的方式不仅与宝宝发展的需求背道而驰,还会给他带来压力,妨碍他的发展。给宝宝一个宽松的环境,他才会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自然地去观察、吸收、模仿并创新。
 
知识窗:模仿让宝宝变得善解人意
 
神经生理学家发现,大脑具有拥有模仿能力的神经细胞——镜像神经元。镜像神经元不仅仅在做动作如用手抓玩具摇鼓时非常活跃,而且在观察别人如何拿起摇鼓时也变得非常活跃。这种神经元的活跃会促进宝宝模仿他人的动作,设想他人大脑中的意图:他想拿起摇鼓晃动发出声响。镜像神经元能让人通过模仿推己及人,从而更加体谅他人。再简单一点说,通过对周围的人表情的模仿,宝宝学会了善解人意。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